• 公司概况

    |

  • 产品业务

    |

  • 新闻中心

    |

  • 联系我们

公司概况/COMPANY PROFILE

产品业务/PRODUCT BUSINESS

  • 融资担保公司监督管理条例公布 10月1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 第683号 《融资担保公司监督管理条例》已经2017年6月21日国务院第177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7年10月1日起施行。 总 理  李克强        2017年8月2日 

    融资担保公司监督管理条例公布 10月1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

    第683号


    《融资担保公司监督管理条例》已经2017年6月21日国务院第177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7年10月1日起施行。

    总 理  李克强       

    2017年8月2日     



    融资担保公司监督管理条例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支持普惠金融发展,促进资金融通,规范融资担保公司的行为,防范风险,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条例所称融资担保,是指担保人为被担保人借款、发行债券等债务融资提供担保的行为;所称融资担保公司,是指依法设立、经营融资担保业务的有限责任公司或者股份有限公司。

    第三条 融资担保公司开展业务,应当遵守法律法规,审慎经营,诚实守信,不得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和他人合法权益。

    第四条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确定的部门(以下称监督管理部门)负责对本地区融资担保公司的监督管理。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负责制定促进本地区融资担保行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处置融资担保公司风险,督促监督管理部门严格履行职责。

    国务院建立融资性担保业务监管部际联席会议,负责拟订融资担保公司监督管理制度,协调解决融资担保公司监督管理中的重大问题,督促指导地方人民政府对融资担保公司进行监督管理和风险处置。融资性担保业务监管部际联席会议由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牵头,国务院有关部门参加。

    第五条 国家推动建立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发展政府支持的融资担保公司,建立政府、银行业金融机构、融资担保公司合作机制,扩大为小微企业和农业、农村、农民提供融资担保业务的规模并保持较低的费率水平。

    各级人民政府财政部门通过资本金投入、建立风险分担机制等方式,对主要为小微企业和农业、农村、农民服务的融资担保公司提供财政支持,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财政部门制定。


    第二章 设立、变更和终止


    第六条 设立融资担保公司,应当经监督管理部门批准。

    融资担保公司的名称中应当标明融资担保字样。

    未经监督管理部门批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经营融资担保业务,任何单位不得在名称中使用融资担保字样。国家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七条 设立融资担保公司,应当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的规定,并具备下列条件:

    (一)股东信誉良好,最近3年无重大违法违规记录;

    (二)注册资本不低于人民币2000万元,且为实缴货币资本;

    (三)拟任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熟悉与融资担保业务相关的法律法规,具有履行职责所需的从业经验和管理能力;

    (四)有健全的业务规范和风险控制等内部管理制度。

    省、自治区、直辖市根据本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融资担保行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可以提高前款规定的注册资本最低限额。

    第八条 申请设立融资担保公司,应当向监督管理部门提交申请书和证明其符合本条例第七条规定条件的材料。

    监督管理部门应当自受理申请之日起30日内作出批准或者不予批准的决定。决定批准的,颁发融资担保业务经营许可证;不予批准的,书面通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

    经批准设立的融资担保公司由监督管理部门予以公告。

    第九条 融资担保公司合并、分立或者减少注册资本,应当经监督管理部门批准。

    融资担保公司在住所地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范围内设立分支机构,变更名称,变更持有5%以上股权的股东或者变更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应当自分支机构设立之日起或者变更相关事项之日起30日内向监督管理部门备案;变更后的相关事项应当符合本条例第六条第二款、第七条的规定。

    第十条 融资担保公司跨省、自治区、直辖市设立分支机构,应当具备下列条件,并经拟设分支机构所在地监督管理部门批准:

    (一)注册资本不低于人民币10亿元;

    (二)经营融资担保业务3年以上,且最近2个会计年度连续盈利;

    (三)最近2年无重大违法违规记录。

    拟设分支机构所在地监督管理部门审批的程序和期限,适用本条例第八条的规定。

    融资担保公司应当自分支机构设立之日起30日内,将有关情况报告公司住所地监督管理部门。

    融资担保公司跨省、自治区、直辖市设立的分支机构的日常监督管理,由分支机构所在地监督管理部门负责,融资担保公司住所地监督管理部门应当予以配合。

    第十一条 融资担保公司解散的,应当依法成立清算组进行清算,并对未到期融资担保责任的承接作出明确安排。清算过程应当接受监督管理部门的监督。

    融资担保公司解散或者被依法宣告破产的,应当将融资担保业务经营许可证交监督管理部门注销,并由监督管理部门予以公告。


    第三章 经营规则


    第十二条 除经营借款担保、发行债券担保等融资担保业务外,经营稳健、财务状况良好的融资担保公司还可以经营投标担保、工程履约担保、诉讼保全担保等非融资担保业务以及与担保业务有关的咨询等服务业务。

    第十三条 融资担保公司应当按照审慎经营原则,建立健全融资担保项目评审、担保后管理、代偿责任追偿等方面的业务规范以及风险管理等内部控制制度。

    政府支持的融资担保公司应当增强运用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的能力,为小微企业和农业、农村、农民的融资需求服务。

    第十四条 融资担保公司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的风险权重,计量担保责任余额。

    第十五条 融资担保公司的担保责任余额不得超过其净资产的10倍。

    对主要为小微企业和农业、农村、农民服务的融资担保公司,前款规定的倍数上限可以提高至15倍。

    第十六条 融资担保公司对同一被担保人的担保责任余额与融资担保公司净资产的比例不得超过10%,对同一被担保人及其关联方的担保责任余额与融资担保公司净资产的比例不得超过15%。

    第十七条 融资担保公司不得为其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提供融资担保,为其他关联方提供融资担保的条件不得优于为非关联方提供同类担保的条件。

    融资担保公司为关联方提供融资担保的,应当自提供担保之日起30日内向监督管理部门报告,并在会计报表附注中予以披露。

    第十八条 融资担保公司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提取相应的准备金。

    第十九条 融资担保费率由融资担保公司与被担保人协商确定。

    纳入政府推动建立的融资担保风险分担机制的融资担保公司,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降低对小微企业和农业、农村、农民的融资担保费率。

    第二十条 被担保人或者第三人以抵押、质押方式向融资担保公司提供反担保,依法需要办理登记的,有关登记机关应当依法予以办理。

    第二十一条 融资担保公司有权要求被担保人提供与融资担保有关的业务活动和财务状况等信息。

    融资担保公司应当向被担保人的债权人提供与融资担保有关的业务活动和财务状况等信息。

    第二十二条 融资担保公司自有资金的运用,应当符合国家有关融资担保公司资产安全性、流动性的规定。

    第二十三条 融资担保公司不得从事下列活动:

    (一)吸收存款或者变相吸收存款;

    (二)自营贷款或者受托贷款;

    (三)受托投资。


    第四章 监督管理


    第二十四条 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建立健全监督管理工作制度,运用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实时监测风险,加强对融资担保公司的非现场监管和现场检查,并与有关部门建立监督管理协调机制和信息共享机制。

    第二十五条 监督管理部门应当根据融资担保公司的经营规模、主要服务对象、内部管理水平、风险状况等,对融资担保公司实施分类监督管理。

    第二十六条 监督管理部门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融资担保统计制度的要求,向本级人民政府和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报送本地区融资担保公司统计数据。

    第二十七条 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分析评估本地区融资担保行业发展和监督管理情况,按年度向本级人民政府和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报告,并向社会公布。

    第二十八条 监督管理部门进行现场检查,可以采取下列措施:

    (一)进入融资担保公司进行检查;

    (二)询问融资担保公司的工作人员,要求其对有关检查事项作出说明;

    (三)检查融资担保公司的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

    (四)查阅、复制与检查事项有关的文件、资料,对可能被转移、隐匿或者毁损的文件、资料、电子设备予以封存。

    进行现场检查,应当经监督管理部门负责人批准。检查人员不得少于2人,并应当出示合法证件和检查通知书。

    第二十九条 监督管理部门根据履行职责的需要,可以与融资担保公司的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进行监督管理谈话,要求其就融资担保公司业务活动和风险管理的重大事项作出说明。

    监督管理部门可以向被担保人的债权人通报融资担保公司的违法违规行为或者风险情况。

    第三十条 监督管理部门发现融资担保公司的经营活动可能形成重大风险的,经监督管理部门主要负责人批准,可以区别情形,采取下列措施:

    (一)责令其暂停部分业务;

    (二)限制其自有资金运用的规模和方式;

    (三)责令其停止增设分支机构。

    融资担保公司应当及时采取措施,消除重大风险隐患,并向监督管理部门报告有关情况。经监督管理部门验收,确认重大风险隐患已经消除的,监督管理部门应当自验收完毕之日起3日内解除前款规定的措施。

    第三十一条 融资担保公司应当按照要求向监督管理部门报送经营报告、财务报告以及注册会计师出具的年度审计报告等文件和资料。

    融资担保公司跨省、自治区、直辖市开展业务的,应当按季度向住所地监督管理部门和业务发生地监督管理部门报告业务开展情况。

    第三十二条 融资担保公司对监督管理部门依法实施的监督检查应当予以配合,不得拒绝、阻碍。

    第三十三条 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建立健全融资担保公司信用记录制度。融资担保公司信用记录纳入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

    第三十四条 监督管理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建立融资担保公司重大风险事件的预警、防范和处置机制,制定融资担保公司重大风险事件应急预案。

    融资担保公司发生重大风险事件的,应当立即采取应急措施,并及时向监督管理部门报告。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及时处置,并向本级人民政府、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和中国人民银行报告。

    第三十五条 监督管理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对监督管理工作中知悉的商业秘密,应当予以保密。


    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三十六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未经批准擅自设立融资担保公司或者经营融资担保业务的,由监督管理部门予以取缔或者责令停止经营,处50万元以上100万元以下的罚款,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违反本条例规定,未经批准在名称中使用融资担保字样的,由监督管理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5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

    第三十七条 融资担保公司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监督管理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处10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的罚款,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逾期不改正的,责令停业整顿,情节严重的,吊销其融资担保业务经营许可证:

    (一)未经批准合并或者分立;

    (二)未经批准减少注册资本;

    (三)未经批准跨省、自治区、直辖市设立分支机构。

    第三十八条 融资担保公司变更相关事项,未按照本条例规定备案,或者变更后的相关事项不符合本条例规定的,由监督管理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5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业整顿。

    第三十九条 融资担保公司受托投资的,由监督管理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处50万元以上100万元以下的罚款,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逾期不改正的,责令停业整顿,情节严重的,吊销其融资担保业务经营许可证。

    融资担保公司吸收公众存款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从事自营贷款或者受托贷款的,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予以处罚。

    第四十条 融资担保公司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监督管理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10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的罚款,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并可以责令停业整顿,情节严重的,吊销其融资担保业务经营许可证:

    (一)担保责任余额与其净资产的比例不符合规定;

    (二)为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提供融资担保,或者为其他关联方提供融资担保的条件优于为非关联方提供同类担保的条件;

    (三)未按照规定提取相应的准备金;

    (四)自有资金的运用不符合国家有关融资担保公司资产安全性、流动性的规定。

    第四十一条 融资担保公司未按照要求向监督管理部门报送经营报告、财务报告、年度审计报告等文件、资料或者业务开展情况,或者未报告其发生的重大风险事件的,由监督管理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处5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的罚款;逾期不改正的,责令停业整顿,情节严重的,吊销其融资担保业务经营许可证。

    第四十二条 融资担保公司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监督管理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处20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的罚款;逾期不改正的,责令停业整顿,情节严重的,吊销其融资担保业务经营许可证;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予以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拒绝、阻碍监督管理部门依法实施监督检查;

    (二)向监督管理部门提供虚假的经营报告、财务报告、年度审计报告等文件、资料;

    (三)拒绝执行监督管理部门依照本条例第三十条第一款规定采取的措施。

    第四十三条 依照本条例规定对融资担保公司处以罚款的,根据具体情形,可以同时对负有直接责任的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处5万元以下的罚款。

    融资担保公司违反本条例规定,情节严重的,监督管理部门对负有直接责任的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可以禁止其在一定期限内担任或者终身禁止其担任融资担保公司的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

    第四十四条 监督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在融资担保公司监督管理工作中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章 附  则


    第四十五条 融资担保行业组织依照法律法规和章程的规定,发挥服务、协调和行业自律作用,引导融资担保公司依法经营,公平竞争。

    第四十六条 政府性基金或者政府部门为促进就业创业等直接设立运营机构开展融资担保业务,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农村互助式融资担保组织开展担保业务、林业经营主体间开展林权收储担保业务,不适用本条例。

    第四十七条 融资再担保公司的管理办法,由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另行制定,报国务院批准。

    第四十八条 本条例施行前设立的融资担保公司,不符合本条例规定条件的,应当在监督管理部门规定的期限内达到本条例规定的条件;逾期仍不符合规定条件的,不得开展新的融资担保业务。

    第四十九条 本条例自2017年10月1日起施行。

    融资担保公司证券市场担保业务规范

    关于发布《融资担保公司证券市场担保业务规范》的通知

    融资担保公司证券市场担保业务规范


    关于发布《融资担保公司证券市场担保业务规范》的通知

    中证协发[2016]11号

    各会员单位:

    为规范融资担保公司证券市场担保业务行为,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和社会公共利益,协会组织起草了《融资担保公司证券市场担保业务规范》,经协会常务理事会表决通过,现予发布,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附件:融资担保公司证券市场担保业务规范

      中国证券业协会

       2016年1月22日

    附件:

    融资担保公司证券市场担保业务规范

    第一条 为规范融资担保公司证券市场担保业务行为,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和社会公共利益,依据《担保法》、《公司债券发行与交易管理办法》、《证券公司及基金管理公司子公司资产证券化业务管理规定》等相关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及自律规则,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 资担保公司开展证券市场担保业务的,可以成为中国证券业协会(以下简称协会)会员。协会对成为其会员的融资担保公司(以下简称担保公司会员)开展证券市场担保业务的行为实施自律管理。

    第三条 融资担保公司成为协会会员的,应当具备以下条件:

    (一)取得融资担保机构经营许可证;

    (二)经营融资担保业务满三年;

    (三)注册资本不低于人民币6亿元;跨省、自治区、直辖市设立分支机构的,注册资本不低于人民币10亿元;

    (四)主体信用评级AA级(含)以上;

    (五)近三年无重大违法违规行为;

    (六)协会规定的其他条件。

    融资担保公司成为协会会员后,应当持续符合本条第(一)项至第(六)项规定的条件。担保公司会员应当在每年第一季度向协会报告上述基本情况。不再具备本条第(一)项至第(六)项规定条件的,协会可终止其会员资格。

    协会在其网站公示担保公司会员名单,并为担保公司会员提供培训等服务,加强担保公司会员与证券公司会员、资信评级机构会员等其他类会员的沟通交流。

    第四条 担保公司会员及其从业人员从事公司债券、资产证券化等证券市场产品担保业务的,应当遵守法律法规以及本规范的规定。

    第五条 担保公司会员开展证券市场担保业务的从业人员应当符合监管要求,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专业胜任能力,勤勉尽责,不得违反国家、法规及监管部门的相关规定。

    第六条 担保公司会员应当以安全性、流动性、效益性为经营原则,建立市场化运作的可持续审慎经营模式。

    第七条 担保公司会员及其从业人员不得利用内幕信息从事与担保活动存在利益冲突的证券或衍生品交易。

    担保公司会员及其实际控制人、董事、监事及高级管理人员、担保项目组成员及其直系亲属、项目评审人员及其直系亲属等内幕信息知情人员,在开展证券市场担保业务期间,不得利用内幕信息从事内幕交易。

    第八条 担保公司会员及其实际控制人、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及其他担保从业人员应当自觉抵制不正当交易和商业贿赂行为,不得索取或接受现金、贵重礼品等其他利益。

    第九条 担保公司会员信息披露应当遵守法律、法规、规章、国家会计制度和其他相关规定,遵循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和可比性的原则。

    第十条 担保公司会员从事证券市场担保业务的,应当在每年4月30日前通过协会网站和公司网站披露以下信息:

    (一)公司概况;

    (二)公司治理和内部控制;

    (三)风险管理;

    (四)资本金构成和资金运用情况;

    (五)协会要求披露的其他信息。

    第十一条 担保公司会员出现以下情形的,应当在三个工作日内通过协会网站和公司网站披露:

    (一)作出减资、合并、分立、解散及申请破产的决定;

    (二)主体信用评级发生变化;

    (三)对单一被担保人的代偿金额超过净资产10%的;

    (四)对所有被担保人的累计代偿金额超过净资产30%的;

    (五)变更名称、住所、经营范围、注册资本、法定代表人等内容的;

    (六)变更持有5%以上股权的股东或其持股比例;

    (七)涉及重大诉讼、仲裁事项或受到重大行政处罚;

    (八)涉嫌犯罪被司法机关立案调查,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涉嫌犯罪被司法机关采取强制措施;

    (九)发生超过上年末净资产10%的重大损失;

    (十)主要资产被查封、扣押、冻结;

    (十一)出现丧失或可能丧失履行担保能力的其他情形。

    第十二条 担保公司会员应当在每年4月30日前披露上一年年度报告。

    第十三条 被担保人丧失偿债能力的,担保公司会员应当积极做好兑付的各项准备工作,按约定向投资者履行代偿义务,充分披露相关代偿信息。

    第十四条 担保公司会员在开展证券市场担保业务时应当为客户保密,与被担保人签订保密协议或在担保业务委托书中约定保密条款。

    第十五条 担保公司会员应当制定信息保密制度,明确担保公司会员及其从业人员使用调查信息的范围、条件以及保密义务。

    担保公司会员应当妥善保管其开展担保业务的所有文件档案及电子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担保协议、项目报告、代偿支付凭证(如有),保管时间自到期兑付之日起不得少于五年。

    第十六条 担保公司会员及其从业人员对在开展担保业务过程中知悉的国家秘密、客户的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等非公开信息负有保密义务,但下列情况除外:

    (一)国家司法机关和政府监管部门按照有关规定进行调查取证的;

    (二)法律、法规要求提供的;

    (三)依据保密协议或保密条款可以公开的。

    担保公司会员从业人员在项目结束或离开所在机构后,仍应当履行保密义务。

    第十七条 协会按照本规范规定对担保公司会员进行定期或不定期检查。

    担保公司会员及其从业人员应当接受协会自律管理,配合协会检查工作。

    第十八条 担保公司会员及其从业人员违反本规范规定的,协会将根据《中国证券业协会自律管理措施和纪律处分实施办法》采取自律惩戒措施,记入协会诚信信息管理系统,并根据监管部门有关规定记入证券期货市场诚信档案。

    担保公司会员及其从业人员违反法律、法规或有关主管部门规定的,协会依法移交有权机关查处。

    第十九条 本规范由协会负责解释。

    第二十条 本规范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 七部门联合发布《融资性担保公司管理暂行办法》

    近日,经国务院批准,中国银监会、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商务部、中国人民银行和国家工商总局联合发布《融资性担保公司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

    七部门联合发布《融资性担保公司管理暂行办法》


    近日,经国务院批准,中国银监会、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商务部、中国人民银行和国家工商总局联合发布《融资性担保公司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

        《办法》是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明确融资性担保业务监管职责的通知》(国办发〔2009〕7号)要求,由国务院建立的融资性担保业务监管部际联席会议在深入调研和反复论证的基础上研究起草的。《办法》共七章,五十四条。其中,第一章总则,主要规定了制定《办法》的目的与依据、经营原则、监管体制及相关释义;第二章设立、变更和终止,重点确立了融资性担保公司及其分支机构的设立审批制度与设立的条件;第三章业务范围,规定了融资性担保公司的业务范围和禁止行为;第四章经营规则和风险控制,对内部控制制度、风险集中度管理、风险指标管理、准备金计提、为关联方担保的管理以及信息管理与信息披露等进行了重点规范,对公司治理、专业人员配备、财务制度、收费原则以及责任分担等内容作出了原则性规定;第五章监督管理,对非现场监管、资本金监管、现场检查和重大事项报告、突发事件响应、审计监督、行业自律以及征信管理等内容作出了相应的规定;第六章法律责任,在现行法律法规的限度内规定了监管部门、融资性担保公司以及擅自经营融资性担保业务的其他市场主体的法律责任;第七章附则,规定了《办法》的适用范围、制定相关办法的授权、规范整顿等内容。

        《办法》的规范对象主要是公司制融资性担保机构,即依法设立,经营融资性担保业务的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

        据融资性担保业务监管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银监会融资担保业务部)有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我国融资性担保业为中小企业特别是小企业、微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和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能力和作用日益增强,特别是在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担保机构在缓解中小企业贷款难、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但与此同时,担保行业也暴露出相关法律法规和社会信用体系不健全、有效监管缺失、担保机构运作不规范、内部管理松弛、风险识别和控制能力不强以及违法违规抽逃资本金、非法经营金融业务等问题。《办法》的制定和发布将进一步加强对融资性担保业务的规范管理,防范化解融资性担保业风险,促进融资性担业健康发展。

        这位负责人表示,《办法》的制定实施,将对融资性担保业的规范和发展产生现实和长远的积极影响,特别是通过《办法》有关审慎规则的实施和对现有担保机构的规范整顿,有望使融资性担保机构乃至整个担保行业逐步走上依法审慎经营的轨道,这对于提高社会特别是银行业金融机构等债权人对融资性担保业的认可度将起到积极的作用,有利于融资性担保行业的长远发展,有利于更好的支持和促进广大中小企业发展。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                    令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
       中国人民银行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

    2010年第3号

        为加强对融资性担保公司的监督管理,规范融资性担保行为,促进融资性担保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规定,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制定了《融资性担保公司管理暂行办法》,经国务院批准,现予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主席 刘明康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 张 平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 李毅中

    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部长 谢旭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部长 陈德铭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 周小川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局长 周伯华

    二○一○年三月八日

    融资性担保公司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对融资性担保公司的监督管理,规范融资性担保行为,促进融资性担保行业健康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融资性担保是指担保人与银行业金融机构等债权人约定,当被担保人不履行对债权人负有的融资性债务时,由担保人依法承担合同约定的担保责任的行为。

        本办法所称融资性担保公司是指依法设立,经营融资性担保业务的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

        本办法所称监管部门是指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确定的负责监督管理本辖区融资性担保公司的部门。

        第三条 融资性担保公司应当以安全性、流动性、收益性为经营原则,建立市场化运作的可持续审慎经营模式。

        融资性担保公司与企业、银行业金融机构等客户的业务往来,应当遵循诚实守信的原则,并遵守合同的约定。

        第四条 融资性担保公司依法开展业务,不受任何机关、单位和个人的干涉。

        第五条 融资性担保公司开展业务,应当遵守法律、法规和本办法的规定,不得损害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

        融资性担保公司应当为客户保密,不得利用客户提供的信息从事任何与担保业务无关或有损客户利益的活动。

        第六条 融资性担保公司开展业务应当遵守公平竞争的原则,不得从事不正当竞争。

        第七条 融资性担保公司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实施属地管理。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确定的监管部门具体负责本辖区融资性担保公司的准入、退出、日常监管和风险处置,并向国务院建立的融资性担保业务监管部际联席会议报告工作。

        第二章 设立、变更和终止

        第八条 设立融资性担保公司及其分支机构,应当经监管部门审查批准。

        经批准设立的融资性担保公司及其分支机构,由监管部门颁发经营许可证,并凭该许可证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申请注册登记。

        任何单位和个人未经监管部门批准不得经营融资性担保业务,不得在名称中使用融资性担保字样,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九条 设立融资性担保公司,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有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规定的章程。

        (二)有具备持续出资能力的股东。

        (三)有符合本办法规定的注册资本。

        (四)有符合任职资格的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和合格的从业人员。

        (五)有健全的组织机构、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制度。

        (六)有符合要求的营业场所。

        (七)监管部门规定的其他审慎性条件。

        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的资格管理办法由融资性担保业务监管部际联席会议另行制定。

        第十条 监管部门根据当地实际情况规定融资性担保公司注册资本的最低限额,但不得低于人民币500万元。

        注册资本为实缴货币资本。

        第十一条 设立融资性担保公司,应向监管部门提交下列文件、资料:

        (一)申请书。应当载明拟设立的融资性担保公司的名称、住所、注册资本和业务范围等事项。

        (二)可行性研究报告。

        (三)章程草案。

        (四)股东名册及其出资额、股权结构。

        (五)股东出资的验资证明以及持有注册资本5%以上股东的资信证明和有关资料。

        (六)拟任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的资格证明。

        (七)经营发展战略和规划。

        (八)营业场所证明材料。

        (九)监管部门要求提交的其他文件、资料。

        第十二条 融资性担保公司有下列变更事项之一的,应当经监管部门审查批准:

        (一)变更名称。

        (二)变更组织形式。

        (三)变更注册资本。

        (四)变更公司住所。

        (五)调整业务范围。

        (六)变更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

        (七)变更持有5%以上股权的股东。

        (八)分立或者合并。

        (九)修改章程。

        (十)监管部门规定的其他变更事项。

        融资性担保公司变更事项涉及公司登记事项的,经监管部门审查批准后,按规定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申请变更登记。

        第十三条 融资性担保公司跨省、自治区、直辖市设立分支机构的,应当征得该融资性担保公司所在地监管部门同意,并经拟设立分支机构所在地监管部门审查批准。

        第十四条 融资性担保公司因分立、合并或出现公司章程规定的解散事由需要解散的,应当经监管部门审查批准,并凭批准文件及时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申请注销登记。

        第十五条 融资性担保公司有重大违法经营行为,不予撤销将严重危害市场秩序、损害公众利益的,由监管部门予以撤销。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十六条 融资性担保公司解散或被撤销的,应当依法成立清算组进行清算,按照债务清偿计划及时偿还有关债务。监管部门监督其清算过程。

        担保责任解除前,公司股东不得分配公司财产或从公司取得任何利益。

        第十七条 融资性担保公司不能清偿到期债务,并且资产不足以清偿全部债务或者明显缺乏清偿能力的,应当依法实施破产。

        第三章 业务范围

        第十八条 融资性担保公司经监管部门批准,可以经营下列部分或全部融资性担保业务:

        (一)贷款担保。

        (二)票据承兑担保。

        (三)贸易融资担保。

        (四)项目融资担保。

        (五)信用证担保。

        (六)其他融资性担保业务。

        第十九条 融资性担保公司经监管部门批准,可以兼营下列部分或全部业务:

        (一)诉讼保全担保。

        (二)投标担保、预付款担保、工程履约担保、尾付款如约偿付担保等履约担保业务。

        (三)与担保业务有关的融资咨询、财务顾问等中介服务。

        (四)以自有资金进行投资。

        (五)监管部门规定的其他业务。

        第二十条 融资性担保公司可以为其他融资性担保公司的担保责任提供再担保和办理债券发行担保业务,但应当同时符合以下条件:

        (一)近两年无违法、违规不良记录。

        (二)监管部门规定的其他审慎性条件。

        从事再担保业务的融资性担保公司除需满足前款规定的条件外,注册资本应当不低于人民币1亿元,并连续营业两年以上。

        第二十一条 融资性担保公司不得从事下列活动:

        (一)吸收存款。

        (二)发放贷款。

        (三)受托发放贷款。

        (四)受托投资。

        (五)监管部门规定不得从事的其他活动。

        融资性担保公司从事非法集资活动的,由有关部门依法予以查处。

        第四章 经营规则和风险控制

        第二十二条 融资性担保公司应当依法建立健全公司治理结构,完善议事规则、决策程序和内审制度,保持公司治理的有效性。

        跨省、自治区、直辖市设立分支机构的融资性担保公司,应当设两名以上的独立董事。

        第二十三条 融资性担保公司应当建立符合审慎经营原则的担保评估制度、决策程序、事后追偿和处置制度、风险预警机制和突发事件应急机制,并制定严格规范的业务操作规程,加强对担保项目的风险评估和管理。

        第二十四条 融资性担保公司应当配备或聘请经济、金融、法律、技术等方面具有相关资格的专业人才。

        跨省、自治区、直辖市设立分支机构的融资性担保公司应当设立首席合规官和首席风险官。首席合规官、首席风险官应当由取得律师或注册会计师等相关资格,并具有融资性担保或金融从业经验的人员担任。

        第二十五条 融资性担保公司应当按照金融企业财务规则和企业会计准则等要求,建立健全财务会计制度,真实地记录和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

        第二十六条 融资性担保公司收取的担保费,可根据担保项目的风险程度,由融资性担保公司与被担保人自主协商确定,但不得违反国家有关规定。

        第二十七条 融资性担保公司对单个被担保人提供的融资性担保责任余额不得超过净资产的10%,对单个被担保人及其关联方提供的融资性担保责任余额不得超过净资产的15%,对单个被担保人债券发行提供的担保责任余额不得超过净资产的30%。

        第二十八条 融资性担保公司的融资性担保责任余额不得超过其净资产的10倍。

        第二十九条 融资性担保公司以自有资金进行投资,限于国债、金融债券及大型企业债务融资工具等信用等级较高的固定收益类金融产品,以及不存在利益冲突且总额不高于净资产20%的其他投资

        第三十条 融资性担保公司不得为其母公司或子公司提供融资性担保。

        第三十一条 融资性担保公司应当按照当年担保费收入的50%提取未到期责任准备金,并按不低于当年年末担保责任余额1%的比例提取担保赔偿准备金。担保赔偿准备金累计达到当年担保责任余额10%的,实行差额提取。差额提取办法和担保赔偿准备金的使用管理办法由监管部门另行制定。

        监管部门可以根据融资性担保公司责任风险状况和审慎监管的需要,提出调高担保赔偿准备金比例的要求。

        融资性担保公司应当对担保责任实行风险分类管理,准确计量担保责任风险。

        第三十二条 融资性担保公司与债权人应当按照协商一致的原则建立业务关系,并在合同中明确约定承担担保责任的方式。

        第三十三条 融资性担保公司办理融资性担保业务,应当与被担保人约定在担保期间可持续获得相关信息并有权对相关情况进行核实。

        第三十四条 融资性担保公司与债权人应当建立担保期间被担保人相关信息的交换机制,加强对被担保人的信用辅导和监督,共同维护双方的合法权益。

        第三十五条 融资性担保公司应当按照监管部门的规定,将公司治理情况、财务会计报告、风险管理状况、资本金构成及运用情况、担保业务总体情况等信息告知相关债权人。

        第五章 监督管理

        第三十六条 监管部门应当建立健全融资性担保公司信息资料收集、整理、统计分析制度和监管记分制度,对经营及风险状况进行持续监测,并于每年6月底前完成所监管融资性担保公司上一年度机构概览报告。

        第三十七条 融资性担保公司应当按照规定及时向监管部门报送经营报告、财务会计报告、合法合规报告等文件和资料。

        融资性担保公司向监管机构提交的各类文件和资料,应当真实、准确、完整。

        第三十八条 融资性担保公司应当按季度向监管部门报告资本金的运用情况。

        监管部门应当根据审慎监管的需要,适时提出融资性担保公司的资本质量和资本充足率要求。

        第三十九条 监管部门根据监管需要,有权要求融资性担保公司提供专项资料,或约见其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进行监管谈话,要求就有关情况进行说明或进行必要的整改。

        监管部门认为必要时,可以向债权人通报所监管有关融资性担保公司的违规或风险情况。

        第四十条 监管部门根据监管需要,可以对融资性担保公司进行现场检查,融资性担保公司应当予以配合,并按照监管部门的要求提供有关文件、资料。

        现场检查时,检查人员不得少于2人,并向融资性担保公司出示检查通知书和相关证件。

        第四十一条 融资性担保公司发生担保诈骗、金额可能达到其净资产5%以上的担保代偿或投资损失,以及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涉及严重违法、违规等重大事件时,应当立即采取应急措施并向监管部门报告。

        第四十二条 融资性担保公司应当及时向监管部门报告股东大会或股东会、董事会等会议的重要决议。

        第四十三条 融资性担保公司应当聘请社会中介机构进行年度审计,并将审计报告及时报送监管部门。

        第四十四条 监管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建立融资性担保行业突发事件的发现、报告和处置制度,制定融资性担保行业突发事件处置预案,明确处置机构及其职责、处置措施和处置程序,及时、有效地处置融资性担保行业突发事件。

        第四十五条 监管部门应当于每年年末全面分析评估本辖区融资性担保行业年度发展和监管情况,并于每年2月底前向融资性担保业务监管部际联席会议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报告本辖区上一年度融资性担保行业发展情况和监管情况。

        监管部门应当及时向融资性担保业务监管部际联席会议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报告本辖区融资性担保行业的重大风险事件和处置情况。

        第四十六条 融资性担保行业建立行业自律组织,履行自律、维权、服务等职责。

        全国性的融资性担保行业自律组织接受融资性担保业务监管部际联席会议的指导。

        第四十七条 征信管理部门应当将融资性担保公司的有关信息纳入征信管理体系,并为融资性担保公司查询相关信息提供服务。

        第六章 法律责任

        第四十八条 监管部门从事监督管理工作的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违反规定审批融资性担保公司的设立、变更、终止以及业务范围的。

        (二)违反规定对融资性担保公司进行现场检查的。

        (三)未依照本办法第四十五条规定报告重大风险事件和处置情况的。

        (四)其他违反法律法规及本办法规定的行为。

        第四十九条 融资性担保公司违反法律、法规及本办法规定,有关法律、法规有处罚规定的,依照其规定给予处罚;有关法律、法规未作处罚规定的,由监管部门责令改正,可以给予警告、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五十条 违反本办法第八条第三款规定,擅自经营融资性担保业务的,由有关部门依法予以取缔并处罚;擅自在名称中使用融资性担保字样的,由监管部门责令改正,依法予以处罚。

        第七章 附 则

        第五十一条 公司制以外的融资性担保机构从事融资性担保业务参照本办法的有关规定执行,具体实施办法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另行制定,并报融资性担保业务监管部际联席会议备案。

        外商投资的融资性担保公司适用本办法,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融资性再担保机构管理办法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另行制定,并报融资性担保业务监管部际联席会议备案。

        第五十二条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可以根据本办法的规定,制定实施细则并报融资性担保业务监管部际联席会议备案。

        第五十三条 本办法施行前已经设立的融资性担保公司不符合本办法规定的,应当在2011年3月31日前达到本办法规定的要求。具体规范整顿方案,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制定。

        第五十四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 >

新闻中心/NEWS CENTER

联系我们

CONTACT

鄂ICP备13011539号-1